這一篇講的是消化器官的對治。消化器官出問題,練氣靜坐便是在練讓身體內的廢氣,久之轉成濕熱上蒸,入腦後便容易引發精神錯亂或其他奇奇怪怪的毛病,把病當成功夫這是常見到的,有心者不可不慎。
常人道:你口氣不好!這句話有時候是指交談時用詞的不當,或真是張口便臭氣熏人。口氣的毛病是來自於喉嚨氣管與食道清濁的問題,印度瑜珈很注重這個問題,所以有對應的食道喉嚨清潔法。有時進食後,感覺肚子飽滿,隨即打嗝出來的氣味是食物的味道。這是食物進到胃消化後產生的氣味,但未完全進入胃裡消化,所以能聞到食物的味道。通常這種現象是消化系統已經有問題,食道與胃的分泌腺體出現毛病,所以在食物有消化與未消化之間,會出現有食物的氣味。
打嗝的味道與放屁的味道不同,若是放屁很臭,那大概是有宿便或便秘的情形,因為大便停留在腸內過久產生發酵而有胺氣味,所以味道是酸且臭的。過去煉氣家很怕放屁,因為放屁會泄掉元氣,所以就忍著屁不敢放。其實,這是危害身體健康的事。因為要忍屁之前,必須先弄清楚這箇屁是香的或臭的,如果是臭屁,就是宿便內的濁氣,若是香的才是真氣下泄的情形。因此,通常排便的時候,都是要注意觀察的,並非固定排瀉就是正常,而是要留意大便的顏色、軟硬、虛實、長短、氣味等。中醫講庚辛互為表裡,庚是大腸,辛是肺,所以大腸與肺功能有關,若是肺部痰太多也會有腸鳴的現象,痰是火氣過多的產物,沒有化掉,就流入於大腸排泄。但不是痰直接流到大腸,而是一種火氣的流傳作用。
然而,大便的顏色,按照五臟氣有五色之分;軟硬是膀胱與腸在大小便水分的分配問題,還要判斷整條大便的軟硬程度,有時是半軟半硬,或頭軟尾硬或頭硬尾軟;虛實看大便的浮沉,虛則便浮且鬆散,實則堅硬或小如硬石;長短要配合軟硬來看,這是腸內氣的虛實故有鬆緊的問題;氣味分別陰陽亦各分五種氣及味。
從口中進食入到胃之前,體內食道已跟著分泌消化有關的酵素,混合食物進入胃裏,這樣才能完全消化食物。當你吃東西感覺到是美食或不美的口感,完全在腸胃的控制開關,並非決定在食物上的美色。雖然我們平時講究美食菜色鮮艷,具有吸引人們貧嘴的喜悅,但吃進嘴裡後反應出的口感,還是決定在體內分泌機制的功能上,不然為何那麼多美味的食物,不同人吃起來的口感,還會有他不一樣的感覺。至於養成食物嗜好的習慣問題,則是受到氣候的影響,這是居住南北人在飲食上的差異處,也是間接影響體質的主因。
所以說體內消化器官的狀況,才是真正影響飲食的機制。修煉氣功家,運行身體氣機時所發生口感反應的機制,那也是促使腸胃消化器官的一種生理現象。
生活在熱帶氣候的人們,其飲食氣味的習慣性,與之居住寒帶地區的人不同,這是外在氣候對人體消化機制產生的作用。所以不能果斷的說吃什麼才是對身體有幫助的,完全是身體機能自然的反應作用。人體自動調整所需的氣味或養分,它是根據器官運作經驗的調節,然後引動心理上的欲望。常人這個現象在節氣變化上最為明顯,修煉的人也是在氣動器官上出現同樣的反應。所以適當吃進身體所需的食物,會覺得身體舒暢無比的覺受,不但口感好,而且身體四肢也會感覺暢通。但也要注意貧嘴所發生的不良生理反應,過量貪食相同的食物,消化系統一樣會有抗議不安的反應,甚至造成囤積消化不良的情形。按照中醫學用藥的理念,人的食物具有藥物的作用,其所服用的藥物只是氣與味而已,經屬陰府屬陽,認為人體臟腑器官受到氣與味的調節,經府氣脈的毛病,所服用的藥物組合變成為氣味來做臟腑的調整。所以說中國人的食物學問是世界之最,食物如何分別色與氣味,不只是講究氣候的鮮美,還得配合人體生理上需求的氣味,可以說是最健康的食物法則。
通常從人面相上即能輕易看出消化器官的功能,消化器官在面相上,從眉心至下巴的位置,眉心以下鼻樑上連到左右顴骨上,看肝膽經及肺經,尤其是無法表達病痛的幼童,他的消化情況能從此部位,作為判斷大便的顏色。當出現鼻樑上的面色,就有不同顏色的線條,及線條縱橫斜線的差別;鼻準色相則是腸胃內的狀態。嘴唇上下各主陽明及少陽,就是各屬消化系統的經脈,尤其是嘴唇上的顏色,即能判斷腸胃經脈中的疾病。
以上得知,只要人體健康,想吃什麼就能吃什麼?但不可過量或有偏食的習慣。平時配合運動,加上正常的食物份量,這是保持身體健康的基本概念。身體內清淨氣才能清,其他就一切好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