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行的結果要能看到最後?這是依據科學的論證而言,最後是如何的取證,許多人是無法看到最後的結果,開始說的與結果的對照,因為凡夫太過膚淺沒知識,無法辨別修行最後該有的境界如何?就像研判鑽石真偽那樣,表面看起來是鑽石,實際上有真有假,必須專家方能分辨認定真偽。
四十多年來看過無數的修行人,年輕時周遭圍繞著無數的信眾,口說的是火火紅紅遙不可及自稱成就相當了不起的境界,但隨著歲月的摧殘之後,現在境界何在?還不是一個一個的逃之夭夭,都不知道躲到哪裡去了!
以上所言並非取笑他人,而是一種自我檢討的反省,眼睛不僅是用來看外邊,還要有一雙能看到自己的眼睛,看看反觀自我懂得檢討過失的明眼。為此!我在李貢銘的“我見我思”中記錄很多,平常見過且思考過的都記錄下來,這都是為了自己修行的紀錄,看起來是凡俗的雜事,但實際上也牽扯到不少心智的程度,為何生活瑣碎的小事也要牽掛於心!把修行講到非有不可的人,卻為了小事而心生煩惱,這最後皆是修行清淨的最大障礙,如何能不懂得排除為首要呢?
修行對於年紀增長是一回事,而身體機能的養護及修持,這好像又是一回事了。所謂修性與修命,好像是兩碼子事,實際上身心一體,不論是走修心性的法門或身體力行,最後都得要融合一體,否則根本就是白忙一場!譬如修持念佛法門,因為無法融入身體的轉化,最後來個感冒就連個佛號也唸不出來了。修行的功德有時候就像一個X光那樣,過程上即能看見不少身心的微妙變化,平時是看不出來的,不像肉體的吃喝拉扎那樣容易分辨,心智的成長與改變,那是相當微細的變動,若沒有長年累月的觀察與維護,確實是很難了解與掌控的。
初期修持上要看見什麼?絕對不是那些神奇光影的變動,而是攸關自體身心的一切變動現象。
初期要從煩惱在何處覺察起?
煩惱的起因與結使處,不是自身的無明,就是心性觀念上的差距,想要修行六根清淨談何容易?內心的煩惱不消除,唸再多的經咒也是多餘的。身體是有物質可見,可是心裡思想看不見,只能從煩惱出處去察覺出來,出現了不容忽視,任何點綴的小煩惱都是無明的陰暗處,不能認為那些無關修行要事,修行是從世間法出離,沒有認真去察覺是無法解脫離去的。
後來許多不懂修行的人,還裝模作怪的誇大修行的神蹟,以為那些花樣就能展現自己的神蹟與利益,老實說這些是未來的大煩惱,也是播植地獄的種因,就像未修說修及未證說證的人,根本就不是自己體認的境界,拾人牙慧拿來當作自己的,最後為了圓謊,不得不花費更多的心神去勞作,如此的行為是荒廢修行的做法,不僅失去寶貴生命的機會,還可能造成耽誤別人出離苦海的機緣,實是罪孽啊!
在佛教修行上說四大、六根為修持的基礎,認為身體疾病是四大失調,只要四大調和就能令身體舒暢健康,究竟如何?
四大為地、水、火、風,它代表什麼意思,這裡都不多加贅言,這是老話題了,但要提醒學者四大為何失調而疾病叢生?實際若見身體疾病發生時,就是四大失衡,所以調節四大平和,就成為養護健康極為重要的問題。或許有人會疑惑的問?那為何都有按時修好功課,而且都有如法如理修行,為何四大還會失調而發生病痛呢?長期早晚誦經做功課,平時也能茹素持戒,心裡看起來也是煩惱少,但為何四大還是無法平和而身心健康?
這個早晚課誦,就想讀書那樣,看著文字閱讀出聲,學好了配合的音調念誦,但實際上經文內容說什麼?根本就沒有理解,更不用說落實的作好經典的指向行為。這樣唸經持咒也改變不了身心,只是另外多一項念經的技藝,根本就不是什麼修行的功夫。
茹素持戒是修行的其中一項功課方法,茹素除了培養慈悲心做基礎之外,還兼顧有健康的觀念,但這個項目也很專業,為何茹素能健康及慈悲,如果嘴巴吃素心裡無素,那就不可能具有茹素的效果。就我個人的經驗,年輕時心浮氣躁,茹素之後確實改變了暴躁的個性,讓自己更為容易進入修行的道路,並且身體的體質也隨著改變,可惜是素食後卻有腸胃乾燥的情況,所以反而有便秘的症狀,這時候就得懂得調節素食的材料,如果沒有這方面的知識,素食或葷食都可能會有身體健康的障礙。
持戒是修行成就功德主要的關鍵,成就佛道的道業,不可能沒有守護戒律能成就的!這是修行上相當嚴謹的態度,但要持戒嚴明而不成為清淨的障礙,不墮入“邊見”而誤入歧途,就得以禪定作為基礎。說白話解釋,沒禪定就無法維護戒律,為何有明知故犯的人,他們就是少了禪定來堅持著自己身心的行為。凡夫就是有習性,習性為何改不了,或不能堅持有半途而廢的行為,就是少了禪定的基礎。禪定是內心凝聚成為的力量,沒有禪定力量什麼突破身心的想法都不可能了。為何能對著修行堅持不移,沒有禪定心裡更是漂浮不定,戒定慧是佛門三學,持戒與智慧是由“定”來轉化,解脫煩惱及維持身心品質的力量,都是源自於禪定的功德而來。
現代討論修行的人,不少人是逃避社會生活而論述修行境界。譬如出家人及不與社會融入生活的人,遠離都市塵囂者,他們在修行上的要求就會減少煩惱擾亂,而生活在凡塵俗世中討論修行就不同了!常人最基本的煩惱是茶米油鹽醬醋水,那是生活的必需品,亦是最基本的生活開銷。而生活費用充裕者,無此經費的煩惱,其他則是親朋好友與人事的交往關係,想要逃離社會生活修行者,他們都要準備好基本開銷的經費,雖然開銷費用能減少,但基本上還是有固定的開銷,而融入社會生活者的修行成本更高了。何況!經營廟宇道場的成本就更高,道場大成本高,所需要的經費就更多了,幾乎在道場修行的時間少了,認真比較社會生活的時間,恐怕道場生活更苦得多,古代的生活環境要求不高,開銷少所以需求也低,但現代就高出許多了,因此現代修行成本更高的可怕了!
以前我曾經很敬佩經營華麗道場的高僧大德,但觀察到後來的結果,早期風度翩翩氣勢高昂者,隨著歲月的摧殘,說法講經的臉相是苦不堪言,衰老就算了,終於志願為了普渡眾生,年紀老了換取眾生來照顧餘生!或許這是人道正常的現象,不應該對說修行的人要求太高,並非所有談論修行的人最後都能成就,至少他們也有付出過,晚年雖然也無法跳脫衰老病苦的束縛,但他們也有奉獻社會的微薄功德。唯有!這類談論修行者的法門與論述,我們都要更為謹慎的過濾與深思,不然你依止修行,可見最後印證的結果是有借鏡的,若是連這樣的覺察性都沒有,那討論深入性的修行是多餘了。
回歸討論“四大”話題,如何維持四大平和?即身心理念都得進入清淨的如實思想,內外沒有任何的矛盾,就如同“九重心經”第二重法界說的“無力法界”在自體的生命中沒有任何的矛盾對立,看待外在世界也是如此,這樣身心就會進入平和的境界。實際的身心健康是需要時間來轉化,生活在凡夫的世界中需要飲食養活生命,但如何攝取健康營養及合適的食物,這是需要配合身心轉化的程度而論,而且身心主動會攝取及排斥需要及不需要的食物。討論四大與修行是很普通的事,但卻具有相當深奧的意義,說修行卻四大不能平和,那他的修行就是鬼話了!
人體四大與六根之間,通俗合併解釋就是身體稱作色身,身體具有六根的功能,而生命的伸延與行為,都是藉由六根來作表現。六根為眼耳鼻舌身意。根是長在身體上,修持時都得透過六根來作修,這是長在肉體上的器官功能。六根對待六塵(色聲香味觸法)而產生六種意識,說進入修行深奧難懂之境,其實就是在搞這個六根意識,六根就已經涵蓋所有生命的伸展與變化作用。最後提醒修行者要達到“六根清淨”,這是修行的目的,為何六根不能清淨而如何藉由修持來返璞歸真呢?就有待諸位仁者大德自行參悟去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