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氣好不好很重要

在討論修行之前,還是不離從身心健康上著手,有太多人忽略身心的基礎健康,所以在修行的道路上,總是挫折不斷或半途而廢!

靜修是進入所有超越身心的主要途徑,令其身心達到某種狀態,稱之為「靜」。以此身心作為修道工具,所以靜的定義,並不限於沒有身心活動的狀態。但一般人都以為修靜,不就是應該停擺在那裡?其實身心器官的結構運作機制,並非如外表所見的那個樣子。身心停止運作的靜法,涉及廣泛的理論基礎,以廣義的講解,就是從凡夫到達聖位的練習。

這些概念是大略的提醒一下!

話說回來,入道之先,以前講過各器官養生的概念,現在要再次的與大家討論,如何察覺自己的消化系統是否健康。

人體生命延續的泉源,主要攝取於食物的營養。但食物並非生命存活的主要動力,其背後主宰稱之為元神。這個元神的解釋,也可以稱之為精神。

討論食物,就得從消化器官講起,消化器官是從口開始,這個嘴巴的用處很多,也關係到是否修練成功的關鍵上,但很少修道人懂得修口,以為不講人是非,不說妄語就是修口。其實不亂講話是恐怕亂心的修持,不隨便講話是怕洩漏元氣,這是維持生命元神的重點之一。

口是體內臟腑的主要入口,也是檢查體內器官運作狀態的重要環節。這裡討論修行改善體質的修法,所講究消化器官在於口的反應作用。

嘴巴裡頭的連結器官很複雜,包括嘴唇、牙齒、牙齦、上顎、下顎、舌頭、喉嚨、喉結等,各自連結於體內的臟腑經脉。判斷口中的健康情況,主要從氣味及色上作分辨,有乾、濕、臭、苦、辛、酸、甘。色澤有青、赤、黃、白、黑。若依據病理的發展情況作解析,必先有氣味反應,然後才有顏色的表現。

身體健康的常人,他的口中氣味具有調節腸胃消化的作用。不健康的人,也是先從口中的氣味色澤反應出來。基本上,大家對於練習健康的觀念上,各自有其不同的方法。運動家有運動的方法,靜坐家也有他練習的方法,生活方法日久具有改變身體的作用。而生活在不同環境的作息,也各自成為生理的適應狀態。其中影響身心器官最大的因素,仍然不離於生理反應後攝取食物的行為。因為人體主動調節的機制,致使發生偏好於食物的氣味,日久養成的慣性,導致體內器官的運作行為。

所以精通中醫學的人,一看到你喜歡吃的食物,就能曉得你的健康狀況。尤其是在不同季節及變化時期,身體隨著氣候變化的調節,開始對於食物氣味的感覺敏銳,嘴饞是先從體內發出訊息,吃進與口中氣味相互調節的食物,若有不協調的氣味,就會使得身體感覺不舒服,若是氣味相互具有和諧的氣味,即刻有身心舒暢的感覺,還不時的從口中流出甘甜且意猶未盡的覺受。這是中國人講究養生飲食的觀念來源。

但有時口感發生障礙於臟腑失衡,而有錯亂分辨氣味能力的時候,大致上發生的主因,有飲食不當食物的錯亂,譬如飲食濃酒、辛辣後,致使口內神經反應遲緩,導致對於氣味的攝取無法分辨,因此進入腸胃後,間接的傷害臟腑的運作機制。還有五臟六腑器官失衡時,也會嚴重干涉飲食及對氣味的反應效果。至於、對臟腑疾病上的差別,各有反應口中對應於氣味的吸收與抗拒作用。這個理論概念,中醫學就用五行法則來做解釋,先行分別五臟六腑的五行屬性,然後也對食物作出五行屬行的分類,以五行生剋補瀉的作用,來加以區別臟腑與食物之間的物理或化學關係。

我們是以養生來討論修道法門,但我們不是醫學專家,無法給大家具體且專業體系的講解,主要在提醒大家消除健康的障礙,所以順便提出人體生理的基本概念而已,那些專業的病理與病症學問,大家可以去參考研究中醫學,但記得要配合長期的修持,先把身心的健康調好,然後才能具足入道修行的條件。

關於「kmlee」

提問時請記得標示性別及提供正確的出生年月日時以及標明農曆(陰曆)或陽曆(西元),請在標示西元年份時要完整註明,譬如1980年出生,不能寫80年。性別別忘記標示!所有未依據以上標準註明者,一律拒絕回答!
分類: 宗教與人生,標籤: , , , , , 。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