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辦好教育基礎?如何讓求學的學童成績更為優越?
一個人的人生成敗如何,就得從他的學習基礎看起,如果觀念偏差錯解了,那恐怕學習效果不彰且無法如預期的達到願望。
任何父母對子女的將來都充滿著期待,而且在父母的心裡自己的孩子都是最優秀的。如何真讓自己孩子的未來是走入正途且穩定的發展呢?這是我們應該重視家庭教育基礎的緣故。學習是一種生活習慣,尤其是閱讀思考習慣養成後,對於學習及判斷能力是有助益的。
在求學期間所需要或不需要的開銷,對父母來說都得盡可能地滿足教育的需求,因為他們心裡想要自己的孩子擁有美好的未來,所以就認為花錢填補空缺是教育必要的開銷?
對教育系統完整的理念,不僅是老師外行,父母更是一張白紙,這不是廢話,而是真實的!不信你往下閱讀,容我慢慢地告訴你教育體系如何完整,如何真能辦好教育,不是刻板化或森林化,甚至國際化就能把教育及人才培訓辦的好。教育是得迎合時空轉變而做調整,如何培育出優秀的人才,是否才華出眾不重要,主要是學子接受教育之後,對自己人生是否能選出正確的方向。當知、學校成績不是最後成功的等價分數!
父母不是教育專家,不知道真正的教育基礎在家庭。父母的出身本就不是讀書的料子,那你要求父母教育子女讀書就很扯了!因為學子還沒睡著,父母自己看到課業就先頭暈腦脹了,心裡就認為這是老師在為難父母。
現在的學校都會要求父母要陪讀,對學童來說根本搞不清楚課業內容及難度,但對父母來說就頭痛,以為是學校老師為難父母,許多是父母要幫忙完成,根本就不是學子在做課業!初期我對父母的抱怨也很傷腦筋,看看課業內容是對學童也點難度,好像父母不幫忙確實是做不好的。後來、我漸漸理解現代教育的方式了,因為學校對於課業的成績好像不很重視,真是沒繳交或爛到不行的,老師也就批評一下,老師從這裡也看出父母的程度,對學童家庭的教育也概略了解了,既然父母不重視子女成績,那對老師也沒差,反正以後也不用她負責。當然學童的成績如何,對於老師來說就有業績的壓力,一班中幾個就算了,但不能全部黑掉,真是成績差到倒數,那老師就可能受到考核了。
農村的父母對教育更沒概念,你說讓學童回家父母陪讀,我看父母就是陪在旁邊睡覺而已,下田拿鋤頭沒問題,但要求農民當小老師陪讀,這個實在是有點刁難父母了。不僅農村父母如此,就是商場做生意或就職其他行業的父母,對於耐心的陪讀工作,恐怕就不是他們能理解的。事實上、父母在家陪讀的任務,那是與小孩增長感情及相互了解最佳的時期,陪讀中了解自己孩子對哪些的理解是較為緩慢及不足的,這是為人父母最要重視的,不是去看孩子的成績是多高?愚蠢父母被課業成績給搞糊塗,以為小孩成績不高就是懶惰或笨,父母自己都不聰明思考時,那他的小孩真能超越嗎?以為送到補習班或花錢學院就能補拙了!
在學童學習時,不能理解為何1+1=2時,父母不要以為自己孩子笨,或課業問:拿十塊錢買3塊錢的東西,還剩下多少錢?小孩用手指頭搬了半天也不能理解,你就認為孩子笨。這是思考及見解事態的問題,每個人學習及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,課業提出的問題,不見得是被每個人都能接受的方法?譬如課業問題:拿十塊錢買三塊錢的東西,那對方要找你多少錢?如果是現代消費結算方法,就直接問店家多少錢?手機拿起來直接轉帳就好,還要你去問我給你十塊錢,我買三塊錢,那你要找我多少錢?時代不同,這種蠢問題還用問,所以學童不能理解不見得是錯的,有時候是教導者該如何讓人理解的方法有誤吧!題目的背後深意,為何要理解這個道理呢?教育時就得順便解釋讓學童了解了。
在學院的課題上求解,那不能用呆板的思考,某些是有固定公式,某些是需要變通的,不同科系就有不同科系的求解思維,掌握個人優越學習的特質,朝向個人優勢的條件去培訓,就能發揮出超越他人成績的未來。學習優勢,假以個人擅長理解的方法,作為突破學習的障礙。學習中尋求個人特別的優勢,作為補足其它不足的課程,不用要求全才,只要容許的時間上慢慢地補上缺憾就是滿分了。
算一算!早期結婚的年齡早,現代的結婚年齡偏大,在學童求學時期,父母的平均年齡大概在二十或三十出頭,這時期的父母也是年輕人,年輕人若有讀書的底子就好,若是也是不喜歡讀書且不善於閱讀者,你要求他為子女去陪讀,實在是太難了。自己都想去玩了,還要陪小孩玩,應該是小孩陪他玩吧?所以就出現補習班了,父母無法陪讀就得花錢找人陪,補習班能補給學童什麼?這是補充課業上的理解印象,在學校不能理解的,想要舉手提問老師的機會很少,通常學童懂得主動提問的機會不高,這是教育方法及老師態度的緣故。
我認為陪讀對父母來說是一個成長的機會,不要以為課業太簡單,認為那是小孩在讀的書,大人是用不到的!當知、學問無高低。如果在陪讀中發現小孩為何這個問題不能理解時,而你能幫忙想出一個讓孩子能很快破題理解的方法,那你不但能更了解孩子,而且能成為孩子心目中值得信賴的人。兩代之間,不僅父母角色重要,陪讀中有著一起學習的歷程,讓我們一起看見家人的未來及建立彼此之間的溝通管道。
學童的陪讀有最重要時期,大概在國小一至六年級及國中二年級期間,若能掌握這幾年的時間陪讀,那這個小孩的學習課業就不會差到哪裡了?幾年陪讀就能奠定學習的基礎,對於小孩學習成長有過陪伴及相互了解的經驗,家庭的團結感情更深厚了。
我對學習的心得,就認為學不好是沒興趣,或對這個題目不能理解?我是好奇心很重的人,對於具有勾引好奇的題目就印象特別深,這個角度看不懂,不見得換個角度就沒興趣了。不少學子在求學時是需要鼓勵,但獎勵要適可而止,讓學子有榮譽感及獲得重視的感覺,適時且正中下懷的獎勵效果最佳,這個獎勵只有父母最清楚,但不是不但給予一些毫無意義的鼓勵,或父母自認是最好的就是獎勵了。我就常見到年輕父母自己喜歡玩,小孩成績稍微表現好點及聽話,就告訴他們我帶你們出去旅遊,結果是年輕父母自己想玩獎勵孩子是順便的!這種態度不久就會讓小孩看透了。
我時常觀察且重視社會某些家庭的狀況,為何哪些受到高等教育及家庭富有的小孩,他們出社會為何那麼不懂事?還會危害社會及他人?太可怕了!這與教育有關嗎?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注意及思考的教育導向,近幾十年社會出現不少逆子殺害父母的事件?這樣的家庭教育是如何變化的?為何這麼進步的教育體系會有這樣的現象呢?而現代台灣自從去中國化,提倡教育改版之後,現代年輕人的思維及行為,哪有倫理道德及廉恥可言!又能看得見相當不同的局面,教育確實影響著未來整體社會的進化與安全性,如果家庭教育及傳承理念又走向偏差,那未來社會安定成本恐怕就更高了。